字:
关灯 护眼
万书网 >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 1587、节奏感最重要了
推荐阅读:

1587、节奏感最重要了

还是适逢其时吧。</p>

只有经历过98年到千禧年前后的商业人士才会明白,整个内地当时正在陷入什么样的“营销为王”热潮。</p>

因为整个八十年代,是有些脑瓜子灵活、胆大妄为的家伙在各处踩着钢丝做生意,随时可以被冠上投机倒把的名头吃牢饭。</p>

普通人赚钱渠道很少,万元户都是富甲一方的存在。</p>

到了九十年代政策稳定下来,鼓励大家都摆脱铁饭碗、全民倒爷、搞活经济。</p>

必然是个巨大的思想转变。</p>

几十年吃穿用度都有严格范围的生活,一下放开。</p>

除了京沪粤等大城市闹腾得凶,到处办公司、做生意,绝大部分城乡地区还是各地只有那么点“人精”、“能干人”在发家致富。</p>

准确的说,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报纸上都是官方体裁、四平八稳,小道消息天花乱坠。</p>

那时候可没有互联网能随手一搜。</p>

所以很多有知识,有想法,不甘平庸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p>

大多数人还得像蒋桂章那样从国营单位逐渐走向市场,已经算是非常幸运。</p>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九十年代中期的砖儿台标王出现,各种经济已经爆发到急需大量销售人才的地步。</p>

可因为太长时间的思想固化,除了极个别聪明上山下海的翻腾,绝大部分人真不知道该怎么做。</p>

开创性的思维能力极其匮乏。</p>

荆小强居然把这部打造成了一部个人推销工作教学片。</p>

那些夜场了还闻讯排队来看的打工人,哪里是奔着父子情深来的,他们明明就是来学习电影上教导的新时代推销工作是怎么做的。</p>

哦哦哦,原来面对人张不开口这种事情大家都有。</p>

只要到热闹喧哗的街头去大声背诵、演讲,就能打磨自己的口才和脸皮、胆量。</p>

没有人脉关系,不知道从哪里着手进行推销。</p>

那就可以从街头小店挨家挨户的去拜访、交流,找寻消费者的稀缺点。</p>

更是要学会双手奉上名片,在三言两语里表明身份,强调工作范围、产品类别,让人印象深刻。</p>

十次、百次、千次的无效重复,只要有一次得到反馈,又要怎么维护经营。</p>

电影里几乎是手把手的教!</p>

荆小强当时是把蒋桂章手下几个销售王牌叫过来做技术指导,那可是从故意学方言到抽烟姿态,好话连连的各方面都顶尖高手。</p>

他就打的这个主意。</p>

在互联网还不够发达,职业教育也没跟上,甚至那些从右岸、焦盆传来的成功学、人生鸡汤、金牌营销套路才刚刚有点方兴未艾的势头。</p>

不要让这些本来就一无所有的底层,把自己那点血汗钱送进这些所谓的培训机构。</p>

老子索性来拍个电影传授。</p>

讲得可细致了。</p>

据说仿佛一夜之间,全国各地的区县市热闹街头,都有人在大声朗诵背诵,这又反过来带动更多人照着做。</p>

然后全国各地的商店、小卖部、百货公司都有无数人去套磁聊天,把售货员们烦死了!</p>

哪来这么高的积极性!</p>

成功学这种东西其实很简单,只要把心态内因激发起来,主动去迎面生活,整个精神面貌都会有很大改观。</p>

在本来就商业运营水平很低的内地市场,光是掌握这点基础销售术,都能在广袤的巨大市场上乱杀。</p>

只是这个过程,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去甄别揣摩如何提升自己,而不是盲目的听风就是雨。</p>

再好的鸡汤也要对症下药,才能让体弱但健康的人变得强壮,如果本来就是个病号或者有相关疑难杂症的人喝了没准儿一命呜呼呢。</p>

这种情形其实在三四十年代大萧条前后的花旗,五六十年代刚从战后复苏中站起来的焦盆,以及七八十年代顺着美援支持开始腾飞的南丽、右岸等等所有经济体都有经历过。</p>

市场经济进入到每个人身边,能不能醒悟过来,抓住这么一丁点技术去紧跟时代潮流机会,命运就由此改变。</p>

过了二十年,好多九十年代富起来的那批人都还会不约而同的提到这部让他们茅塞顿开的电影。</p>

由此打开了一个新世界。</p>

原来商业,大有大的做法,平民百姓也能以销售员的身份在其中穿针引线做个拼缝儿……</p>

这样的电影简直火爆了好不好!</p>

哪怕后来内地跟风式的出了不少类似商业电影,却都难以逾越树立的丰碑。</p>

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商业能力就没法写出这样的本子,刻画出那么多生动有实效的商业范例。</p>

而且父子情深看起来好像是支线,其实让整部电影能够升华到拼搏成功要有精神内核的高度。</p>

如果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去欺骗、陷害、抢夺,还对得起孩子那善良无辜的眼神吗。</p>

这就像同样是打仗,明白了为家乡父老、为人民战斗的军人,和那些只是抢粮抢钱抢女人的兵痞有本质区别。</p>

掌声送给社会人,送给那个为了孩子,为了梦想奋斗的男人。</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