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城的糖铺开业早,引发的效应也更早。</p>
所以,广城刺史已经开始给京中写密信了,越州的崔刺史还不知道消息。</p>
糖铺生意在合县一炮而红,引得无数富贵人家争抢,众商贾眼热不已,他们背后的势力也都蠢蠢欲动。</p>
糖,太贵了!</p>
就那么一小包红糖,就要一两贯钱。</p>
想要品质最好,晶莹剔透的冰糖,居然要十几贯。</p>
这哪里是糖,分明就是金子。</p>
价格堪称天价,富贵人家却更加疯狂。</p>
因为这种“糖”是天下独一份,连京城、江南都没有。</p>
对于贵人来说,这已经不是一种调味料,而是身份的象征。</p>
家里来了访客,若是不能端上一碗红糖熬制的糖水,都是对客人的怠慢,也是自家不够富贵的耻辱!</p>
发展到后来,就是寻常百姓人家,也已能够用糖水待客而光荣!</p>
当然,普通百姓买不起品质好的糖,但人家糖铺有“惠民装”啊。</p>
虽然都是些边角料,或是品质不好的瑕疵品。</p>
但煮成糖水,效果也差不许多。</p>
所以,到了月底,糖铺结算的时候,展柜就发现,销量最大的便是“惠民装”。</p>
几十文的价格,足足有半斤装。</p>
相对于其他的农副产品,还是贵的。</p>
可是跟糖铺动辄一贯(一千文)、十几贯的“白银版”、“黄金版”的高档糖,已经非常便宜了。</p>
有些人家,咬咬牙,也能买上一点。</p>
自家舍不得吃,专门留给客人,或是年节时送礼。</p>
合县的糖铺开业一个月,成功复制了广城糖铺的火爆。</p>
县里从富贵人家,到贫苦百姓,都知道了“糖”的大名。</p>
这般火爆的生意,如何不惹人眼红?</p>
合县最大的商户姓陈,叫陈广,是当地的豪族。</p>
他背后的靠山就是刺史府。</p>
糖铺开业才三天,嗅觉敏锐的陈广就盯上了。</p>
他专门派人蹲在糖铺门口,详细打听糖铺不同品级的糖的价格,还暗暗计算糖铺一天售卖的数量。</p>
到了晚上,陈广拨弄着算筹,大差不差地算出了糖铺一天的营业额。</p>
“嘶!居然有五百多贯!”</p>
都能抵得上他名下最赚钱的铺子一个月的营业额了。</p>
虽然,营业额不等于毛利润。</p>
且陈广也不知道这糖的成本为几何。</p>
但,一天就有五百多贯的钱入账,还是非常刺激人的心脏的。</p>
陈广继续派人蹲守。</p>
足足看了一个月,确定糖铺的生意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可以持续的吸金,陈广心动了。</p>
“这么挣钱的铺子,一定要弄到手!”</p>
喝着温热的姜糖水,陈广觉得冬日的湿冷似乎都被驱散了。</p>
陈广想过寻找糖铺的供货商,但蹲守一个月也没有找到。</p>
他派去的小伙计,想方设法地跟糖铺的伙计套话,最终得知:“我们东家有专门的制糖工坊。所有的糖,都是工坊里直接运过来的!”</p>
自产自销啊!</p>
那么,配方就格外重要了。</p>
陈广顺着糖铺,终于找到了工坊。</p>
一个位于海边的渔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