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推荐阅读:

第378章 祸水东引

难度很大!</p>

荀彧留在了许都镇守。</p>

这一次的随行军师,是荀攸。</p>

荀攸只思考了一会儿,就开口说道。</p>

“主公,这一次吕布在明,而我们在暗。他不可能知道,我们要对他出手,什么时候出手?”</p>

“这样一来,我们就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p>

“我看不如这样,先观望他和刘勋的交战结果。如果吕布胜了,我们再派出一支援军,骗他再去攻打袁术。”</p>

“连续两战,必定损失极大。然后再断他粮草,任凭他有通天的本事,也必定饮恨而终!”</p>

这个大方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执行起来,问题很多。</p>

吕布要是打完刘勋,不肯再攻袁术,那又怎么办?</p>

逼急了,他临阵倒戈,反跟袁术联合,一起来打寿春,又怎么办?</p>

曹操还在反复琢磨。</p>

大将夏侯惇站出来说道。</p>

“我有一条祸水东引之计,我们告诉袁术,他的后宫已经被吕布祸害了一遍。”</p>

“哪个男人能够忍受如此羞辱?”</p>

“袁术必定率军,去和刘勋夹击吕布。”</p>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p>

这一条计,让曹操的眼前一亮。</p>

虽然也不是太完整的好计策,可作为一手奇招,或许会有奇效。</p>

“好!”</p>

“夏侯惇不仅是一员猛将,还能有如此妙计,实在难得!”</p>

这一夸,让谋士们都面上无光。</p>

出谋划策,本该是他们谋士的事。但现在,却被一个看似无脑的武夫,抢了风头。</p>

实在丢人!</p>

荀攸开始着急了。</p>

“主公,祸水东引,确实好计!”</p>

“但纵观大局,袁术的背后,还有刚刚得了徐州的刘备,和一直虎视眈眈的孙策。”</p>

“我认为,应该以朝廷名义,发圣旨要求他们共同攻击袁术!”</p>

“然后,暗中许诺他们,共同瓜分豫州和扬州。”</p>

这个计策,武将们就听不懂了。</p>

荀攸这也是上情绪了,故意说一些非常难理解的东西,来展示谋士的脑子,远远不是武将可以比拟的!</p>

但曹操能听懂。</p>

不但懂了,还频频点头。</p>

“此计甚妙!格局很大!”</p>

“可以一举奠定今后徐、豫、扬,三大州的格局!”</p>

表扬完荀攸之后,才慢慢跟一众武将解释。</p>

其实字面的意思,都很好理解。关键就在最后一句,暗中许诺瓜分什么什么的。</p>

这种许诺,没有写在圣旨上,就做不得准。</p>

主要堵的是,诸侯之间的小心眼。</p>

刘备和孙策,都想要瓜分袁术的地盘。殊不知,孙策同时还惦记着徐州呐。</p>

凭什么刘备就可以凭区区两万兵马,占据了徐州,还想来分豫州、扬州?</p>

这个天下,终究还是实力说话。</p>

刘备要是贪得无厌,到最后,孙策很可能会趁刘备不备,突袭徐州。</p>

只要他们两个打起来,捡便宜的事,就全都让曹操这边干了。</p>

单论曹操、刘备、孙策三家的实力,那必然还是曹操最强,刘备最弱。</p>

借他们的力量,打败袁术之后,得到的好处,也必须是曹操最多。</p>

一个搞不好,还能顺手把刘备也灭了。然后曹操、孙策两家,共同瓜分徐州。</p>

所以。</p>

荀攸最后的这一句,说的不是一句话,而是一种后续复杂的形势变化。</p>

武将们的特长不在此,自然是不可能完全懂。</p>

曹操把前前后后的计策,全都归拢归拢。</p>

也就得出了一个完整的对敌策略。</p>

“曹洪、曹休,你二人负责传旨给刘备、孙策。一定要得到他们确定的回复,再带着消息回来。”</p>

“韩浩,你心思机敏,大局观好。就负责把吕布祸害袁术后宫的事,想办法撒播到袁术军中,最好做到人尽皆知!”</p>

嘶……</p>

可以想像,当袁术被属下汇报这消息的时候,脸得绿成什么样子?</p>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