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谢元进了国子监的消息,很快就插上翅膀传回了淮南。</p>
宁馨收了信,好半天都没反应过来。</p>
信上宁成文详细的写明了自己进京以后的际遇,虽没有写如今的衡王就是原来的淮南王世子顾绯,但却重点写了这位衡王对自己的照应。</p>
包括将他送入了国子监就读。</p>
宁馨自是觉得非常之离奇。</p>
更何况因为她爹漂亮的皮相引起的风波又不是一次两次,这可别又是个觊觎她爹的老变态。</p>
是的,在宁馨的心里,这位神秘的衡王殿下已经是个五六十岁,须发皆白,肥头大耳的老变态了。</p>
她一边生气于这么多次了,她爹怎么到现在还识人不清,随随便便就敢相信别人。</p>
另一头又叫人迅速开始查这位衡王殿下到底是个什么人。</p>
和宁馨这里的草木皆兵不一样,在京城的宁成文这些日子过得还不错。</p>
顾绯送的宅子离国子监很近,他日日下学都会回家来住。</p>
阿林也早已经从当初那个傻呵呵的小少年变得稳重了许多,已经开始能够在他身边,成为一个贴心的书童了。</p>
虽然,在国子监所有少爷们的书童中,他是唯一一个不认识字儿的……</p>
至于伙食,宁成文这次倒是终于大方了一把,花了些钱雇了一个做饭的老妈妈。</p>
他就看重这位妈妈性情爽朗,老家也是淮南的,做菜的味道与家里的口味也很像,这便雇佣了下来。</p>
白日他在国子监内读书听课,晚上回到家中吃了饭还要挑灯苦读。</p>
这次上京带的人比较少,阿林便自然而然被推为了主事的那一个。</p>
他生怕宁成文在自己的照顾下少了一根汗毛,所以日日嘘寒问暖。</p>
甚至还去城中的药铺买了好些滋补的汤药回来给宁成文补脑。</p>
就连国子监的同窗都夸他家的下人竟比别人的内人都还要仔细。</p>
宁成文听来却心里不是滋味儿。</p>
阿林哪是这么细致的性子,那都是宁馨来之前千叮咛万嘱咐过的,所以阿林才能万事都做的这么周全。</p>
哎,又想馨儿了呢。</p>
“少爷,吴妈问除夕夜您想吃点什么?”</p>
转脸就到了除夕,做饭的吴妈家在京中,肯定是要回家过节的。</p>
最后院子里就剩下宁成文阿林带着其他几个下人。</p>
那些人还各自都有忙碌,说到底,今年除夕大概率是只有宁成文和阿林两个一同过了。</p>
往年除夕都是一屋子的人。</p>
热热闹闹的,挂灯笼,挂春联。</p>
宁馨还会在开饭以前举杯讲两句。</p>
可今年全都没有了。</p>
宁成文心里空落落的。</p>
自然也没有什么选除夕菜的心情,只对阿林摆摆手道:“叫吴妈自己准备吧,不需要太复杂,简单一些即可,到了那天叫她可以早点走,早点回去陪陪家里人。”</p>
阿林领命而去。</p>
宁成文因此失落了好几天。</p>
国子监是在除夕夜之前的那一天放假的,但除夕当日,宁成文还是去了一趟国子监。</p>
因为教时文的刘夫子是独自生活,就独居在国子监后面的院子里。</p>
除夕夜,万家团聚,宁成文便想着去陪陪夫子。</p>
他的到来显然让这个孤寡的小老头心情很好,很是热情的给他讲了一天的时文。</p>
就连中午外头都开始放炮的时候,老爷子都没让宁成文回家吃午饭。</p>
而是自己下厨给人煮了一大碗面条,让他赶紧吃完赶紧继续温书。</p>
两个孤寡在一起陪伴了一整天,在阿林第三次来叫宁成文回家吃晚饭的时候,老爷子总算是勉为其难点了头。</p>
一看就知道这老头不知道自己过了多少个除夕。</p>
宁成文于心不忍,发出邀约:“先生不如就去我家里一道过除夕吧,反正我们家里我只有我和几个仆人而已,你我也算搭个伴儿。”</p>
“不去。”</p>
谁料这老头是个死硬分子,在自家待着可以,但一说要去别人家里过除夕,他就是死也不肯。</p>
说什么都要守在自己这间小破屋里面。</p>
宁成文劝了又劝,见实在是劝不动人,最终也只好拖着沉重的步伐,和一颗被知识挤了一天的脑子回到了自己家的小院。</p>